膨潤土地質勘查
膨潤土地質勘查
(一) 勘探類型的劃分
根據占礦床總儲量70%以上的主礦層(體)勘探的難易程度劃分,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礦層(體)延伸規模
(1) 大型 沿走向大于2 000m,沿傾向大于1 500m。延展面積大于3km2。
(2) 中型 沿走向1 000~2 000m,沿傾向500~1 500m 。延展面積0.5~3km2。
(3) 小型 沿走向小于1 000m,沿傾向小于500m。延展面積小于0.5km2。
2.礦層(體)形態復雜程度
(1) 規則 呈層狀。外形規則,邊界模數大于0.85或剖面面積變化系數小于0.55。
(2) 較規則 呈層狀、似層狀或大透鏡狀。外形較規則,邊界模數0.85~0.55或剖面面積變化系數0.55~0.85。
(3) 不規則 呈透鏡狀、脈狀。外形不規則,邊界模數小于0.55或剖面面積變化系數大于0.85。
3.礦層(體)厚度穩定程度
(1) 厚度穩定 厚度變化系數小于30%,變化有規律;礦層(體)內無不可采工程,相鄰工程礦層(體)厚度變化二倍率以上小于30%。
(2) 厚度較穩定 厚度變化系數30%~70%,變化較有規律;礦層(體)內無不可采工程,相鄰工程礦層(體)厚度變化二倍率以上小于50%。
(3) 厚度不穩定 厚度變化系數大于70%,厚度變化規律不明顯;不可采、無礦工程時有出現,相鄰工程礦層(體)厚度變化二倍率以上大于50%。
4.礦層(體)內部結構復雜程度
(1) 內部結構簡單 礦層(體)內無夾層或偶見一層夾層,剖面平均含夾石率小于10%;礦石質量穩定,蒙脫石含量變化系數小于20%。
(2) 內部結構較簡單 礦層(體)內有夾層,一般為1~2層,變化有規律,剖面平均含夾石率10%~20%;礦石質量較穩定,蒙脫石含量變化系數20%~30%。
(3) 內部結構復雜 礦層(體)分支復合普遍或夾層多,剖面平均含夾石率大于20%;礦石質量有變化,蒙脫石含量變化系數大于30%。
5.構造復雜程度
(1) 構造簡單 礦層(體)呈單斜,產狀無明顯變化或呈簡單的開闊向、背斜??碧降囟螣o切割礦層(體)開采影響較大的破壞性斷裂及脈巖。
(2) 構造較簡單 礦層(體)有次一級的向、背斜,褶幅不大或局部較緊密;有少數較大斷裂,把礦層(體)分割成單獨的自然塊段;有少數脈巖穿切礦體。
(3) 構造復雜 斷裂或脈巖較多且復雜;礦層(體)產狀多變,褶幅大或底板原始古地形起伏對礦層(體)產狀有明顯影響。
根據以上劃分標準,將膨潤土礦床劃分為如下四個勘探類型:
(1) 第Ⅰ勘探類型 主礦層呈層狀,形態規則,延展規模屬大型;礦層厚度、礦石蒙脫石含量穩定;內部結構、地質構造簡單。例如廣西寧明礦床。
(2) 第Ⅱ勘探類型 主礦層呈層狀、似層狀,形態規則至較規則,延展規模中至大型;礦層厚度、礦石蒙脫石含量穩定至較穩定;內部結構、地質構造較簡單。屬于本類型的實例有吉林劉房子、浙江平山、內蒙古高廟子、安徽新潭、福建武平、遼寧黑山等礦床。
(3) 第Ⅲ勘探類型 主礦層(體)以似層狀、透鏡狀為主,部分為層狀,形態較規則至不規則,延展規模小至中型,個別大型;礦層(體)厚度、礦石蒙脫石含量較穩定至不穩定;內部結構、地質構造較簡單至復雜。本類型實例有吉林銀礦山、江西李家、甘肅紅泉、浙江仇山;山東涌泉莊;安徽水東;江蘇甲山等礦床。
(4) 第Ⅳ勘探類型 主礦層(體)呈似層狀、透鏡狀、脈狀、藕節狀,形態規則至不規則,延展規模小;厚度變化穩定至不穩定;內部結構、地質構造簡單至復雜。實例有浙江雙勤、四川三臺、江蘇平橋等礦床。
(二) 勘探階段及網度
膨潤土礦床的普查、勘探階段及其有關地質工作方法,工程控制程度等方面參照沉積礦床(如磷礦、鋁土礦等)執行。
普查階段地質工程主要進行地表揭露,應用探井、探槽手段為主,在某些情況下打少量控制鉆孔,求得低級儲量??碧诫A段除了加密地表探井、探槽外,鉆探是主要手段,必要時進行少量深部山地工程。
(一) 勘探類型的劃分
根據占礦床總儲量70%以上的主礦層(體)勘探的難易程度劃分,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礦層(體)延伸規模
(1) 大型 沿走向大于2 000m,沿傾向大于1 500m。延展面積大于3km2。
(2) 中型 沿走向1 000~2 000m,沿傾向500~1 500m 。延展面積0.5~3km2。
(3) 小型 沿走向小于1 000m,沿傾向小于500m。延展面積小于0.5km2。
2.礦層(體)形態復雜程度
(1) 規則 呈層狀。外形規則,邊界模數大于0.85或剖面面積變化系數小于0.55。
(2) 較規則 呈層狀、似層狀或大透鏡狀。外形較規則,邊界模數0.85~0.55或剖面面積變化系數0.55~0.85。
(3) 不規則 呈透鏡狀、脈狀。外形不規則,邊界模數小于0.55或剖面面積變化系數大于0.85。
3.礦層(體)厚度穩定程度
(1) 厚度穩定 厚度變化系數小于30%,變化有規律;礦層(體)內無不可采工程,相鄰工程礦層(體)厚度變化二倍率以上小于30%。
(2) 厚度較穩定 厚度變化系數30%~70%,變化較有規律;礦層(體)內無不可采工程,相鄰工程礦層(體)厚度變化二倍率以上小于50%。
(3) 厚度不穩定 厚度變化系數大于70%,厚度變化規律不明顯;不可采、無礦工程時有出現,相鄰工程礦層(體)厚度變化二倍率以上大于50%。
4.礦層(體)內部結構復雜程度
(1) 內部結構簡單 礦層(體)內無夾層或偶見一層夾層,剖面平均含夾石率小于10%;礦石質量穩定,蒙脫石含量變化系數小于20%。
(2) 內部結構較簡單 礦層(體)內有夾層,一般為1~2層,變化有規律,剖面平均含夾石率10%~20%;礦石質量較穩定,蒙脫石含量變化系數20%~30%。
(3) 內部結構復雜 礦層(體)分支復合普遍或夾層多,剖面平均含夾石率大于20%;礦石質量有變化,蒙脫石含量變化系數大于30%。
5.構造復雜程度
(1) 構造簡單 礦層(體)呈單斜,產狀無明顯變化或呈簡單的開闊向、背斜??碧降囟螣o切割礦層(體)開采影響較大的破壞性斷裂及脈巖。
(2) 構造較簡單 礦層(體)有次一級的向、背斜,褶幅不大或局部較緊密;有少數較大斷裂,把礦層(體)分割成單獨的自然塊段;有少數脈巖穿切礦體。
(3) 構造復雜 斷裂或脈巖較多且復雜;礦層(體)產狀多變,褶幅大或底板原始古地形起伏對礦層(體)產狀有明顯影響。
根據以上劃分標準,將膨潤土礦床劃分為如下四個勘探類型:
(1) 第Ⅰ勘探類型 主礦層呈層狀,形態規則,延展規模屬大型;礦層厚度、礦石蒙脫石含量穩定;內部結構、地質構造簡單。例如廣西寧明礦床。
(2) 第Ⅱ勘探類型 主礦層呈層狀、似層狀,形態規則至較規則,延展規模中至大型;礦層厚度、礦石蒙脫石含量穩定至較穩定;內部結構、地質構造較簡單。屬于本類型的實例有吉林劉房子、浙江平山、內蒙古高廟子、安徽新潭、福建武平、遼寧黑山等礦床。
(3) 第Ⅲ勘探類型 主礦層(體)以似層狀、透鏡狀為主,部分為層狀,形態較規則至不規則,延展規模小至中型,個別大型;礦層(體)厚度、礦石蒙脫石含量較穩定至不穩定;內部結構、地質構造較簡單至復雜。本類型實例有吉林銀礦山、江西李家、甘肅紅泉、浙江仇山;山東涌泉莊;安徽水東;江蘇甲山等礦床。
(4) 第Ⅳ勘探類型 主礦層(體)呈似層狀、透鏡狀、脈狀、藕節狀,形態規則至不規則,延展規模小;厚度變化穩定至不穩定;內部結構、地質構造簡單至復雜。實例有浙江雙勤、四川三臺、江蘇平橋等礦床。
(二) 勘探階段及網度
膨潤土礦床的普查、勘探階段及其有關地質工作方法,工程控制程度等方面參照沉積礦床(如磷礦、鋁土礦等)執行。
普查階段地質工程主要進行地表揭露,應用探井、探槽手段為主,在某些情況下打少量控制鉆孔,求得低級儲量??碧诫A段除了加密地表探井、探槽外,鉆探是主要手段,必要時進行少量深部山地工程。
膨潤土地質勘查 本文被閱讀 1586 次
上一篇: 膨潤土在地下工程建筑中的作用 | 下一篇: 史上最全的膨潤土的十八大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