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純、改型讓內蒙古1.7億噸膨潤土無用大礦變成聚寶盆! 濰坊華通膨潤土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公布《2016年度自治區科學技術獎勵名單》,對為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科研單位、科技人員給予獎勵,共獎勵自然科學獎16項、科技進步獎108項。
“富含方石英膨潤土礦綜合利用技術”獲得2016年度內蒙古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該項目由內蒙古大學、內蒙古蒙興粘土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完成人員主要有:蘇海全、張兵兵、胡瑞玨、黃曉玲、孟敬、高玉貴、胡瑞生等。
說起“膨潤土”這個化學名詞,大部分人都會覺得很陌生。其實,它離我們并不遙遠,貓砂的主要原料就是膨潤土,此外,洗發水、牙膏、防曬霜……許多日用品里都含有膨潤土的成分,膨潤土也被稱為“萬能粘土”。
內蒙古1.7億噸膨潤土礦被戲稱“無用大礦”
內蒙古擁有豐富的膨潤土資源,其中興和縣高廟子鈣基膨潤土礦儲量達1.7億噸。因原礦中方英石等雜質礦物質含量高達30%以上,用常規的干法或濕法提純難以分離,成了制約內蒙古膨潤土開發利用的瓶頸,被國內外專家戲稱為“無用大礦”。
我國膨潤土資源儲量居世界首位,但到目前為止,全國開采利用量還不到探明儲量的1%。加大高科技開發力度,推進膨潤土的深入研究,開發高科技產品,才能使膨潤土資源優勢轉化為技術和經濟優勢。
十年磨一劍,“無用大礦”變“聚寶盆”
2008年,內蒙古大學非金屬礦開發利用團隊開始立足于研究膨潤土的高效分離、提純及分級利用技術。
每項科研成果的誕生都會經歷漫長的“坐冷板凳”過程。蘇海全至今都記得,開始在礦上做實驗時,成員們一起吃住在車間、親自動手采礦提泥的工作場景?!皼]有人喊過苦和累,但成員們承受的心理壓力不小?!?br />
十年磨一劍,功夫不負有心人。團隊最終攻克了難題,得到了該地區礦物組成和性能第一手基礎數據,創造性地利用堿提取法實現了富含方英石膨潤土礦物中膨潤土和方英石的有效分離,解決了原礦中蒙脫石和方英石分離難這一國際難題,實現了興和縣高廟子鈣基膨潤土礦由“無用大礦”到“聚寶盆”的華麗變身。
提純改型后得到蒙脫石含量≥98%的高純蒙脫土。團隊還成功開發了蒙脫土納米復合材料、膨潤土涂料、膨潤土無機凝膠、膨潤土催化劑等系列高附加值高端產品。
在進行科學研究的同時,蘇海全團隊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做出了自己的詮釋——利用制備納米二氧化硅過程中產生的廢液作為膨潤土提純起始步驟的鈉改型劑,實現生產廢液的循環利用;將工藝殘渣制備成高品質環境友好材料高吸水性膨潤土貓砂,實現資源的全部利用和膨潤土礦的高效、節能、環保分級應用。
上一篇: 韓秀山:中國膨潤土產業發展現狀及前瞻 濰坊華通膨潤土 | 下一篇: 膨潤土在地下工程建筑中的使用--濰坊華通膨潤土 |